都是古人喜歡追求長生不老,其實大多追求長生不老的,都是皇帝。
在中國封建社會,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实凵頌榫盼逯磷?, 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所以他們想把這樣的好日子,一直延續(xù)下去,直到永遠。
可諷刺的是,他們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卻沒有一個人實現,最諷刺的是,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不超過40歲。中國古代歷史上先后出現過200多位皇帝,能活到80歲的只有四人,壽命超過70的只有8人。
秦始皇嬴政經過長年的戰(zhàn)爭,終于統(tǒng)一了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在得到了無上的權力后,他開始害怕死亡,舍不得離開這花花世界。
秦始皇想壽與天齊,于是把精力都放在了尋仙問藥上,但是到死,也沒有找到長生的辦法。
古代的帝王為了長享富貴,很多都去追求長生不老的法門。有找仙藥的,有求助于方士的,也有煉丹、服食丹藥的。著名的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明朝的嘉靖皇帝等人。
秦始皇:
方士們騙秦始皇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后便可“長生不老”。始皇聽了都很動心,幻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二十八年,齊人徐福等上書海上仙境之事,秦始皇于是派他征發(fā)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三十二年始皇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后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這時,徐福入海求仙,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
漢武帝:
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聽信一些方士“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的鼓惑,“乃復東至海”,以“望冀遇蓬萊”。所希望見到的“蓬萊”仙山在山東海邊沒有“遇”到,其“并海”(并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著海邊一直來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漢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帶沿海地區(qū)的求仙活動在時隔百年之后死灰復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動,比秦始皇要熱鬧許多,如召鬼神、煉丹沙、候神等,各種名堂數不勝數,而且動輒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說封禪。當時,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于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為此,碣石山一帶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種各樣的建筑。
唐太宗:
貞觀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對外作戰(zhàn)中,俘獲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羅邇娑婆。為迎合李世民乞求長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獻給李世民。這個印度和尚吹噓自己有二百歲高齡,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并信誓旦旦地說,吃了他煉的丹藥,一定能長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飛升到天宮里去成為仙人。
他這番鬼話還真就打動了李世民,遂給這個印度和尚安排住進了豪華的館驛,每餐都是豐盛的美食,天天有一大群下人侍奉著,生活不亞于帝王。這家伙見李世民對自己深信不疑,就煞有介事地開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藥名來,李世民號令天下,按此方采集諸藥異石,不論任何代價,不惜一切犧牲,只要能采辦到印度和尚藥方中的藥,哪怕刀山火海也得取來。一年之后,藥配制好了,李世民非常高興,毫不遲疑地將藥全吃了下去,結果七竅流血中毒暴亡。這時他才五十二歲,是中國歷史上被“長生藥”毒死的第一個皇帝。他沒有做到慎終如始,竟這樣荒唐可悲、愚蠢糊涂的過早離開了人間。
嘉靖帝:
嘉靖皇帝,一心求長生不老,他到處搜羅方士,秘方,許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為給嘉靖皇帝撰寫青詞(道教儀式中向上天禱告的詞文)而入閣成為宰相,當時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