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在什么地方?對于西安碑林大家都是知道在西安的,但是西安也不小了解具體位置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那么,通過本文讓我們一起看看西安碑林在什么地方。
西安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學街,是北宋元祐二年(1087)為保存唐開成年 間鐫刻的《十三經(jīng)》而建立的碑石集中地。 經(jīng)過歷代的保存、擴建,至今已收藏歷代碑 碣2300余方,薈萃了歷代名家手筆。
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市文昌門內三學街15號,原為陜西省博物館,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筑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時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
館區(qū)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現(xiàn)有館藏文物11000余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博物館本身即為孔廟舊址,其建置可追溯到北宋末年。
照壁、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戟門、碑亭、兩廡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著孔廟固有的建筑格局,組成了一個綠樹掩映、古樸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
陜西西安碑林的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及其他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重點藏品為中國古代書法名碑及漢唐時期石刻雕塑精品,大概有碑石11700多塊。
西安碑林是中國最早最大的石質書庫,存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歐陽通、褚遂良、懷素、張旭等著名書法家的代表性作品,以碑石精華薈萃而名聞中外,備受中外游人的青睞。
館藏碑碣涉及漢、魏、唐、宋、元、明、清諸朝代,多達2300余件,是我國書法名碑的薈萃之地。其中,《顏氏家廟碑》《玄秘塔碑》《唐皇甫誕碑》是世人公認的顏、柳、歐體的范本。
還有自成一體的宋徽宗“瘦金體”,集王羲之手書湊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書法珍品,宋代的黃庭堅、蘇軾,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黃其昌等書法大家的手跡也保存其間。
現(xiàn)碑石拓片有顏真卿的《唐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的《唐玄秘塔碑》等。還有褚遂良、歐陽詢等大書法家的作品摹本。
西安碑林——“碑”字少一撇的原因:
林則徐成名于禁煙,也因禁煙而惹禍,遭到了怕戰(zhàn)派的誣陷,結果被道光皇帝革職,從重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則徐在赴伊犁、途經(jīng)西安時,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
就在寫下這詩句前,林則徐來到碑林,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點人生的安慰和前進的動力,并認真寫下了“碑林”二字。
有人認為這是他當時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頭上的一撇沒有了,寓意自己丟了烏紗帽。林則徐當時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已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