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是目前國內姓氏中人口排名前列的姓氏,根據(jù)2010年的人口排名統(tǒng)計,張姓在那一年的人口約為9450萬人,占據(jù)了全國總人口的7.07%,在所有姓氏中排名第三。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全國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七個人姓張。
說到張姓,相比于其他姓氏,張姓還有一個讓人略微有些羨慕的“特權”,在我們的傳統(tǒng)對話中,問別人的姓氏都會說:“您貴姓”,回答也通常都是“免貴姓X”。
只有張姓,才有資格直接說:“我姓張。”而不用帶“免貴”二字。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特權”,那就得從張姓的起源說起了。
姓氏的起源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張姓也不例外,而且值得一說的是,張姓的起源非常的悠久,也非常的“高貴”。
張姓最正統(tǒng)的一支起源,要追溯到黃帝時期,黃帝戰(zhàn)勝蚩尤、炎帝后,統(tǒng)一了中原地區(qū),周邊的部落也大多臣服,為了管理一些邊緣地區(qū),同時幫助他們發(fā)展,黃帝就派自己的兒子去各地當諸侯,其中一個兒子叫玄囂,就去了青陽。
玄囂呢,又生了一個兒子叫揮,記住這個人哈,他就是后來張姓的“開姓之人”。
揮逐漸長大之后,黃帝就發(fā)現(xiàn)這個孫子雖然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但卻善為將,喜歡鉆研器械,黃帝就命令其制作器械,以備后用。
揮這個人,非常喜歡鏃器(類似現(xiàn)今的小箭頭),將這種鏃器固定在木桿上做成標槍,比普通的棍棒殺傷力強,可是呢,無論是銅制的鏃器,還是石制的鏃器,甚至是骨制的鏃器,都比較難制造(當時的工藝制作水平實在太低),所以這種武器數(shù)量很稀少。
揮就開動腦筋,某次在灌木叢林中揮找到了一種毛竹,竹尖非常尖銳,完全可以替代之前的所有鏃器,而且這種毛竹非常堅韌,不需要重組加工,于是這種竹鏃就被發(fā)明了出來,揮和工師夷牟就給這種武器取名叫做箭,后來經過他們的進一步加工,又推出了殺傷力更強的矢。
沒錯,箭矢就是這么來的。
看到這種制作簡單,殺傷力更強的武器,黃帝大喜,對揮大加贊揚。但揮并沒有滿足于現(xiàn)狀,之后的一天,一只大鷹在揮和其他人的面前俯沖而下,叼走了一只小羊,揮和其他人急忙投擲箭,但鷹已經飛高了,人力投擲的箭根本射不到大鷹,有人就感慨,箭鏃要能飛起來追多好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揮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箭鏃殺傷力仍然不夠,他又陷入了沉思,一次走在樹林中,揮看到猴子們利用樹枝的彈力跳到更遠的地方,眼前一亮,于是立刻回去創(chuàng)造出了最古老的彈射裝置——弓。
利用弓的彈力,將箭鏃射出,果然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又經過了一系列的改良之后,最終形成了后來我們較為常見的那種弓箭。
黃帝死后,顓頊繼位,借助揮制作的弓箭打了一場大勝仗,為了表彰揮,顓頊就模擬開弓射箭的形態(tài),賜給了揮一個姓氏,就是——張。
仔細看“張”這個字,有沒有發(fā)現(xiàn),即便是現(xiàn)在的簡體字,“張”也保留著張弓射箭的形態(tài)呢?
之后呢,張揮這一脈就以張為姓氏,逐漸傳承了下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正統(tǒng)的張姓,其來源要追溯到黃帝,足見其“身份高貴”哦。
此外,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在還沒有成為神仙之前,也姓張,所以張姓的后代,在神話體系中,也是“高人一等”的感覺,這才有了“張姓可以不免貴”的說法,這并不是張姓人自己說的,而是古代大多數(shù)人的一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