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xiàn)在很多網友認為這句諺語的典故是說的劉邦,其實不然,劉邦的成功雖然也有蕭何的功勞,但是并沒有敗在蕭何的手里。
現(xiàn)在我們常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用來比喻一件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有同一個人引起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一句諺語,是西漢時期對于兵仙韓信一生的概括。
總的來說韓信的一生也算是比較坎坷的,在遇到蕭何之前,韓信一直都是扮演著小兵的角色,縱使有才華顯露,也不會被上位者相信或者采用。
我們不能否認韓信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但是韓信在參軍之前的時候在鄉(xiāng)鄰里的眼中就是那種“不務正業(yè)”,“不腳踏實地”的年輕人,自己窮的飯都吃不上了,還想著自己的的“遠大前程”。
之后,各地群雄紛紛起兵討伐暴秦,各地也是戰(zhàn)火連綿,于是韓信投軍到項羽麾下,在當時的時候項羽并不甘心當一個小兵,一心想要想上方官員舉薦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
但是那時候的韓信一沒聲望二沒軍功,再說項羽本身就是有名的將才,楚軍更不會相信有比項羽更厲害的將才,同時項羽也是比較自負的,因此,韓信屢屢舉薦自己也不得成功,反遭到了多次羞辱。
后來韓信看透了項羽,也明白自己在項羽手下不會再有出頭之日,于是也離開了楚軍,后來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漢軍劉邦麾下。
韓信剛入漢軍的時候也只是一個小兵,但是因為在巧合之下結識了蕭何,也是韓信這匹千里馬的伯樂,因為蕭何以及夏侯嬰的舉薦,最終劉邦封壇拜將韓信,從此韓信走上了自己大將軍的道路,開啟了人生的新樂章。
劉邦的天下可以說是有三分之一的功勞都是韓信的,但是稱帝后的劉邦也是多疑的,而且同時韓信的為人處事又不夠圓滑,也不懂的變通,所以很是讓劉邦忌憚,多次都想殺了韓信,但又怕?lián)撘粋€“卸磨殺驢”的名聲,就一直沒有動手。
但是后來劉邦的皇后呂雉忍不住動手了,因為韓信也知道對方對自己下了殺心,因此也有了反心,不論是劉邦還是呂雉召見都是不見。
但是呂雉知道韓信和蕭何為知己,為好友,因此就通過蕭何威逼利誘在宮里召見了韓信給韓信確定了“謀反”的罪名,而最終韓信也算是因自己的好友蕭何而被呂雉殺了。
這也就是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來歷了,其實關于韓信除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諺語的說法,還有“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的說法。
這一句也是講了關于韓信的一生,說的就是韓信的成與敗都是與這個知己蕭何有關的,而兩婦人一是韓信參軍之前經常接濟韓信吃食的一個洗衣婦,另一個則是最后設計殺死韓信的呂雉了。
總的來說韓信的一生也是比較坎坷的,但是功成之后的他的下場也是比較凄慘的,但是韓信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是不會被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