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歷史當(dāng)中記載的雍正兒子有:
1、長子愛新覺羅·弘暉:1697出生,1704年去世,追封端親王,生母是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2、皇子愛新覺羅·弘昐:1697出生,1699年去世,生母齊是妃李氏。
3、次子愛新覺羅·弘昀:1700出生,1710年去世,生母是齊妃李氏。
4、三子愛新覺羅·弘時(shí):1704出生,1727年去世,生母是齊妃李氏。
5、四子愛新覺羅·弘歷:1711出生,1799年去世,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寶親王,生母是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6、五子:愛新覺羅·弘晝:1711出生,1770年去世,被封為和恭親王,生母是純懿皇貴妃耿氏。
7、皇子愛新覺羅·福宜:1720出生,1721年去世,生母是敦肅皇貴妃年氏。
8、皇子愛新覺羅·?;荩?721出生,1728年去世,被追封懷親王,生母敦是肅皇貴妃年氏。
9、皇子愛新覺羅·福沛:1723年出生后不久去世,生母是敦肅皇貴妃年氏。
10、六子愛新覺羅·弘曕:1733出生1765年去世,被封為果恭郡王,生母是謙妃劉氏。
參考資料來源:—雍正
弘歷是雍正的兒子嗎是。
從邏輯上說,弘歷不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并不擔(dān)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已經(jīng)進(jìn)入白熱化,雍正怎么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
血統(tǒng)歷來為儒家人倫所重視,在封建社會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與普通臣民交換兒子,以致亂了皇家血統(tǒng),因此,弘歷身世之謎可以確切地說子虛烏有。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dá)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有了進(jìn)一步發(fā)展。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繼續(xù)訓(xùn)政,實(shí)際行使最高權(quán)力長達(dá)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shí)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quán)力時(shí)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參考資料:-愛新覺羅·弘歷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jié)局 雍正怎么當(dāng)上皇帝的怎么死的康熙們的兒子們
兒子(35人)
皇子:承瑞,2歲殤,未序齒。
皇子:承祜,2歲殤,未序齒。
皇子:承慶,1歲殤,未序齒。
皇子:賽音察渾,2歲殤,未序齒。
皇長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為貝子品級。
皇子:長華,旋殤,未序齒。
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后被廢。謚曰密,為理密親王。
皇子:長生,2歲殤,未序齒。
皇子:萬黼,4歲殤,未序齒。
皇三子:胤祉,誠郡王,謚曰隱,為誠隱郡王。
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皇子:胤禶,1歲殤,未序齒。
皇五子:胤祺,恒親王,謚曰溫,為恒溫親王。
皇六子:胤祚,幼殤。
皇七子:胤祐,淳親王,謚曰度,為淳度親王。
皇八子:胤禩,廉親王。
皇九子:胤禟,固山貝子。
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時(shí)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釋放,授輔國公品級。
皇子:胤䄔,1歲殤,未序齒。
皇十一子:胤禌,1歲殤,無謚號。
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謚曰懿,為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胤祥,怡親王,謚曰賢,為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謚曰勤,為恂勤郡王。
皇子:胤禨,2個月殤,未序齒。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謚曰恪,為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后,后改封莊親王,謚曰恪,為莊恪親王。
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謚曰毅,為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無謚號。
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無謚號。
皇二十子:胤祎,貝勒,謚曰簡靖,為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謚曰靖,為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謚曰勤,為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謚曰恪,為諴恪親王。
皇子:胤禐,出生當(dāng)日殤,未序齒。
擴(kuò)展資料: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八歲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shí)間最長的皇帝,一生育有35個兒子,但成年序齒的只有24個,因?yàn)樵谖粫r(shí)間長、兒子多,曾出現(xiàn)“九子奪嫡”的戲份,令康熙大為頭疼。
長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為惠妃納蘭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 當(dāng)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
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誠仁皇后所生,為嫡長子??滴跏哪?,在他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兒時(shí),就被立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廢;四十八年,復(fù)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廢,受禁錮;雍正二年卒,追封理親王,謚號密。
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榮妃,是榮妃生的第五個兒子(前四個均夭折),康熙37年,21歲封誠郡王。
與太子交好,因此后來被雍正打壓;在奪嫡中告發(fā)皇長子,康熙48年,復(fù)立太子時(shí)晉誠親王。胤祉是一位學(xué)識淵博的學(xué)者,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尤長書法而受命書寫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
雍正8年,論罪八款,削爵、拘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10年幽死,以郡王禮葬。成年兒子7個,第七子弘景封貝子,為后裔大宗。
參考資料::愛新覺羅·玄燁
雍正大兒子二兒子去哪了 孝敬憲皇后生端親王弘暉,
孝圣憲皇后生高宗,
純懿皇貴妃耿佳氏生和恭親王弘晝
敦肅皇貴妃年佳氏生福宜、懷親王?;?、福沛
謙妃劉氏生果恭郡王弘適
齊妃李氏生弘昀、弘時(shí)、弘昐
弘適出為果毅親王允禮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殤,無封。弘時(shí)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jǐn),削宗籍,無封。
端親王弘暉,世宗第一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端。
和恭親王弘晝,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十三年,設(shè)辦理苗疆事務(wù)處,命高宗與弘晝領(lǐng)其事。乾隆間,預(yù)議政。弘晝少驕抗,上每優(yōu)容之。嘗監(jiān)試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晝請上退食,上未許。弘晝遽曰:“上疑吾買囑士子耶?”明日,弘晝?nèi)胫x,上曰:“使昨答一語,汝齏粉矣!”待之如初。性復(fù)奢侈,世宗雍邸舊貲,上悉以賜之,故富于他王。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幾榻側(cè)。三十年,薨,予謚。子永璧,襲。三十七年,薨,謚曰勤。子綿倫,襲郡王。三十九年,薨,謚曰謹(jǐn)。弟綿循,襲。嘉慶二十二年,薨,謚曰恪。子奕亨,襲貝勒。卒,子載容,襲貝子。同治中,加貝勒銜。卒,謚敏恪。子溥廉,襲鎮(zhèn)國公。
懷親王?;?,世宗第七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懷。
十子:
弘暉:雍正第一子,康熙四十三年薨,雍正十三年追封親王,謚號”端”.
(弘盼:實(shí)雍正二子,早夭未排名.)
弘昀:雍正第二子,早夭.
弘時(shí):雍正第三子,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shí)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jǐn)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復(fù)宗籍。
弘歷:雍正第四子,后為乾隆皇帝.
弘晝:雍正第五子,十一年封和親王,乾隆三十五年薨,謚號”恭”.(啟功之祖上)
弘瞻:雍正第六子,嗣果親王胤禮后,乾隆三年襲果親王爵,二十八年降貝勒,三十年復(fù)封果郡王,尋薨,謚號”恭”.
福宜:雍正第七子,早夭.
?;荩河赫诰抛?,六年薨,十三年追封親王,謚號”懷”.
福沛:雍正第十子,早夭.
大阿哥——端親王弘暉
弘暉生于康熙36年(1697年)三月十六曰子時(shí)。生母是雍正的元后——孝敬皇后。這是雍正唯一的嫡子,也是長子,論身份,比別的皇子高一頭。他出生時(shí),胤禛20歲,福晉18歲,這時(shí)的胤禛還是個無爵的皇子,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康熙37年,才被封為貝勒。
弘暉于康熙43年六月初六卯時(shí),薨。年8歲。這時(shí),三阿哥弘時(shí),僅僅只有四個月大,而弘歷則是在7年之后才出生。
雍正十三年,乾隆上諭內(nèi)閣:“朕兄大阿哥,乃皇妣孝敬皇后所生,今朕眷念手足之誼,著追封親王。
后弘暉被追封為端親王,葬于泰陵。
八阿哥——懷親王福惠
?;萆诳滴?0年10月初9,死于雍正六年9月初9。也是享年八歲。生母是敦肅皇貴妃年氏。由于年妃身體病弱,所以生下的兒子大多先天不足,很小就夭折。福宜只活了兩歲,而福沛生下來就死了。年妃于雍正三年死后,只留下福惠一人。所以雍正對?;莞裢夂亲o(hù),只可惜?;葸€是沒長大,在雍正六年也死了。
雍正十三年,乾隆上諭內(nèi)閣:“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鐘愛,當(dāng)曰曾以親王殯葬。今朕眷念手足之誼,著追封親王。
后?;莺秃霑熗瑫r(shí)被追封為親王,謚為懷親王。
這里要說明一下,由于弘暉和?;菟罆r(shí)只有8歲,按規(guī)定皇子一般要在15到20之間,才能請求封爵。所以他們?nèi)ナ罆r(shí),都是無爵的皇子。
十阿哥——果郡王弘曕
弘曕生于雍正11年,當(dāng)時(shí)雍正已55歲,是他的老來子。母親是謙妃劉氏。乾隆年間,果親王允禮去世。由于允禮他沒有兒子,乾隆作主,把弘曕過繼給果親王允禮當(dāng)兒子,以繼承他龐大的財(cái)產(chǎn)。
不過,弘曕和乾隆的關(guān)系總也處不好。乾隆嫌弘曕性格乖張,像守財(cái)奴,對母親謙妃不夠孝敬。可弘曕怨乾隆偏心的太厲害,對弘晝母子的態(tài)度簡直和對弘曕母子的態(tài)度是天差地別。
乾隆三十年,弘曕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