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 號稱“金門王”的胡璉將軍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參加淞滬會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金門海戰(zhàn)等。胡璉死后以海葬形式安葬在澎湖列島海域,實現(xiàn)了其“魂護臺澎”的遺愿?! 『I將軍簡介 胡璉,漢族,陜西華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四期畢業(yè),屬陳誠的土木系,國民政府統(tǒng)治大陸后期的著名將領。他與胡宗南并稱“二胡”,前者號稱“金門王”,后者號稱“西北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抗日戰(zhàn)爭中以第11師師長,于鄂西保衛(wèi)戰(zhàn)中死守石牌要塞,榮獲青天白日勛章。解放戰(zhàn)爭中,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nèi)戰(zhàn)。解放后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zhàn),號稱“金門王”?! ≡麖牡?,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zhàn)后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后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為首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歷時8年。回臺后受聘為“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74年申請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現(xiàn)代史,著有《泛述古寧頭之戰(zhàn)》,《金門憶舊》等。1977年病卒于臺北?! ∪绾卧u價胡璉將軍 遍覽臺灣軍史著述,不光竭力貶低劉伯承、陳毅、粟裕等大陸將領,而且將、李仙洲、邱清泉、黃百韜、黃維等國民黨敗軍之將也說得愚蠢之至如糞土一般,唯胡璉超智超勇、鶴立雞群,乃千古難覓之良將,似乎蔣公介石如早早委此君以大任,則定能扭轉(zhuǎn)乾坤、挽狂瀾于既倒?! ∑叫亩摚I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比黃百韜多。臺灣史籍廣泛傳引所謂給前線部隊的一封親筆函稱:“十八軍,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以說明共軍對胡璉的畏懼之甚。毛澤東是否發(fā)過如此信函根本無據(jù)可查,但把胡璉喻為“虎性”與“狐性”的結合體還是恰如其分的。許多三野老人認為,胡璉的整十一師(十八軍),綜合戰(zhàn)力僅略遜于整七十四師,從其幾次避免了被殲的命運,而且是“五大主力”中最后一支被殲滅的王牌部隊來看,說胡璉“能戰(zhàn)”,不算是溢美之詞。 胡璉不拘小節(jié)、精通嫖賭,對于“阿堵物”(錢的別稱)更是情有獨鐘。他曾對趙秀昆說過:“我們一旦當了師長,首先搞它二百兩,打個基礎。”但胡璉手面很寬、出手闊綽,對于那些敢于拼死沙場、能征善戰(zhàn)者一律不吝封賞、破格提拔,而那些臨陣怯懦即便是同鄉(xiāng)、同學也絕不留情面。李萬斌與胡璉情屬同鄉(xiāng),又是黃埔四期的同學,可李作戰(zhàn)膽小,被胡璉最終趕出十八軍了事。1947年7月,胡璉所屬十八旅某工兵營長放棄了一個據(jù)點,胡璉得報立即予以槍決,決不姑息。同屬土木系骨干的原整編第66師師長宋瑞珂被俘的消息傳來,胡璉脫口而出:“宋瑞珂應該自殺!” 胡璉極端仇視中共,曾有“共產(chǎn)黨如果成功,我們斷無活路”的慨嘆。但同時他又對中共的某些做法進行深入研究,對解放軍的軍事手段反復揣摩,楊伯濤回憶說胡璉曾經(jīng)拿到過一本第二野戰(zhàn)軍團級指揮員的作戰(zhàn)日記如獲至寶、深加研習。對于二野的各色部隊的風格胡璉均有不俗的評價,這一特色一直保持到胡璉的晚年。七十年代在臺灣出版的胡璉的回憶錄《出使越南記》中對于中共軍事斗爭模式有著老練的闡述。